蔡于岑

2025-04-23

我眼中的「好好督導」

從大學到研究所實習,從學生成為諮商心理師,「找督導」一直是我在諮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及資源。經歷幾任督導的陪伴與引導,並在目前遇到了在專業上支撐我前進,同時敦促我學習的督導,真的難能可貴。回頭想來,我認為是每一段督導的經驗,豐富了我對專業發展的想像及目標,才能夠在現任督導的指導中,承諾投入「兒童諮商領域」。因著接受督導超過十年的時間,也開始能清晰的辨別,於我而言那些是有益處的或無效的督導關係與協助策略,是以希望能談談我眼中的「好好督導」。

我認為發揮督導效益的首要關鍵為 「督導關係的品質」,身為督生的我,能否在督導歷程中真誠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困難或感受;能否在接受指導時不防衛的省思自我與採納意見,奠基於督導關係的安全感與開放度。回想起當我數次在專業信心受到挑戰與動盪的時刻,督導能夠堅定的提醒我「最基礎的是不造成傷害,而當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限制,你比較能在陪伴的路上給出個案生命中未曾體驗過的新經驗」、「適當的放過自己,有些個案並不是你做的不夠好,但我們也得練習接受有些個案我們就是留不住」。同時,督導允許我表達對於指導上的困惑與不同意,並能夠給出空間讓我嘗試表達不同的經驗與想法,這讓我明白我們可以有差異,差異仍可以交流。當然,督導也提醒我時刻練習對於眼前個案的評估、精熟自己的技術,但同時也用我們的關係教會我,當我在專業上感到挫折、感覺迷惘時,除了學習與成長之外,那些我以為的不足,也能夠被自己試著寬容對待。而此刻關係的品質是「當我呈現出自己的不足,是可以被允許,同時有機會被協助的」。我想正是建立「允許犯錯且開放談論」的督導關係,讓我更有勇氣承認錯誤,同時嘗試表達自己的困境、獨立的思考。

督導的材料及策略非常多元,逐字稿、回憶稿、個案報告、錄音錄影帶、口頭報告等,對我最受用的往往是有材料的討論,特別是逐字/回憶稿、錄影帶。當我能透過督導的眼光,重新看見在諮商中的自己與個案,總能夠事後諸葛的省思自己的介入策略與意圖,並在拉開一段距離後,驚覺原先模糊的個案輪廓變得清晰許多。在督導經驗中,需多歷程都對我助益甚高,例如:(1)督導針對我的評估、介入意圖的提問,雖然總讓我緊張不已,但一次次向內提問讓我更清晰自己的助人架構,也讓我慢慢學會自我督導的能力。(2)督導的回應示範讓我理解如何把自己想說的話,有架構且清晰的回應給個案。(3)現場模擬演練讓我覺察自己在諮商中的心理位置,不僅發覺自身介入的困境,同時也能預備並精熟下次介入的策略。當然,不僅僅是如此,尚有更多留在我們督導的經驗當中而難以在此全然言說。

最後,回想對我而言較難發揮效益的協助,我深思咀嚼歷程中的卡關與困惑時刻,發覺似乎當督導直接告訴我明確的評估與概念化時,總會讓我感受到疑惑。我想是我的哲學觀所影響,相信即便是相同情境,在不同人身上仍可能會有所謂的「差異」存在,因此每當被餵養豐厚的經驗談時,往往也是我難以直接吞嚥與糾結的時刻。然而我想,所謂「好好督導」必然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模板的,因著督導與督生的人格、風格、取向的差異,必然需要有著不同的關係品質內涵、督導策略的搭配。然而,時至今日,我仍由衷感謝過往陪伴我走過每一個專業成長時期的督導,以及引導我持續承諾投入諮商專業的現任督導,謝謝專業路上不孤單的支持與陪伴。

本文同步分享於以下網址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AZhACfDbK/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