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婷

2025-04-16

前言

首先,十分感謝好好督導基金會給予我這個難得的機會,能在執業生活中為自己闢出一方思考的空間。回顧自身從實習到工作的歷程,這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思考時間對我而言是重要的——在零碎的時刻中努力抓住重要的理解,為自己工作中的工具與勇氣鋪陳基礎。

從實習到現在執業的階段,我常會在網路社群中看到後輩們對督導的討論與疑慮。許多提醒是關於權力位階議題,例如:督導是否強加自己的想法?是否情緒過於強烈?對於實習生而言,要面對權威(同時還得辨認自己是否有權威議題)、消化督導給的內容並實際應用於實務工作,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。多數人在行政業務、報告撰寫的片段時間裡試圖擠出空檔進行反思,仰賴與督導的對話,透過督導的眼光試圖理解自己的工作意圖、理解案主「怎麼了」。

說句大實話,督導是一件看似平凡無奇的事:寫好逐字稿或回憶稿、整理好個案背景資料與概念化,帶著些許緊張與不安去與督導對話。於我而言,每次督導前總會浮現各種感受,例如:擔心自己理解錯誤、詮釋錯誤、回應不當。或許有個段落自覺處理得不錯,卻又擔心自己過度自信。事實上,早在督導之前,我的內在早已來回檢視自己一番。

在受督當下,會期待自己是一個成熟的個體,能夠面對疏漏、好好聆聽指教。然而,心中總是忍不住自責、懊悔,嚴重時甚至懷疑自己:「我是不是白讀書了?」幸好,在每一段督導經驗中,我逐漸建立起幾個幫助自己釐清自身狀態、確認督導關係是否適配的指標。說到底,我也想知道這場督導對我到底有沒有幫助,我是不是浪費錢了?這些指標,是我與不同督導合作後,慢慢體悟出來的。

督生的感受:赤裸與依賴中的養分

也許可以這樣描述:「即便是頂尖的奧運選手,上場前依舊帶著緊張與不安,那不是因為對自己的輕視,而是對接下來要面對的事情懷有謹慎與敬畏。」

每次整理回憶稿時,我總能發現自己的不足(或泛稱為疏失、做不好的地方),而督導則進一步將這些部分細緻呈現,引導我深入思考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能明確感受到錯誤被審慎地檢視。督導的目的並非單純挑錯,而是端詳我的舉動是否對個案產生不良影響。

我也能清楚感受到,督導允許我犯錯或誤判,同時也期待我在「下一次」能有所改進。這樣的學習經驗與以往截然不同。過去的學習經驗常伴隨嚴厲與不安,「錯誤」代表「不應該再犯」,甚至明示著師長對錯誤零容忍。

但「不允許出錯」與「期待改進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姿態。在督導過程中,那份「期待」像是一種厚實的養分,讓我知道:即便自己仍有不足,依然有機會成長。

這也重新校正了我對「被指正」的經驗——那不再只是打擊或否定,而是促進專業發展的推進力。我逐漸體會到,諮商工作不僅僅是帶著溫暖陪伴個案,而是一門需要嚴謹、具有界線的專業。可以做不好,但不能一直做不好。督導的責任,是提醒我持續往前走,適時給予指引,等待我消化與吸收。

在這些過程中,無可避免要面對自己的不堪與無能,但一份合宜的督導經驗會讓我感受到:這些無能是可以逐漸進步為能力的,這些不堪是可以坦蕩討論的。我可以自責,但不必活在愧疚裡。

結構性的脆弱與信任的學習

坦蕩地討論諮商工作,也意味著誠實地攤開自己。這份赤裸的曝光,是多數學習諮商者在養成階段難以避免的窘境。

我們在乎自己的諮商能力,卻也難以用明確的標準來判斷成效。於是,督生往往仰賴督導的眼光來定錨自己的能力與價值。這是一種既弔詭又令人不安的經驗——彷彿整個人被攤開在顯微鏡下檢視,連那些自己都尚未釐清的混亂與脆弱,也在過程中被放大。即使知道督導的本意是促進專業成長,我仍常常在等待回饋時屏息以待,心中浮現各種懷疑:「我是不是完全誤解了案主?」「這樣的回應會不會太差勁?」有時候,只是一個語氣的停頓、一句話的措辭,就足以引發我內心的情緒風暴——自責、懊悔、羞愧輪番上演。那像是一種交卷後等待成績的焦慮。只是這一次,接受檢視的不是一份考卷,而是整體的我、我所呈現出的專業樣貌。

在這樣的關係中,督導的聲音變得異常巨大。當我尚未建立穩定的內在標準與專業感時,督導的聲音就成了我判斷自我價值的唯一依據。這種高度依賴的狀態,也暴露出結構性的脆弱:身為學習者的角色,是渴望自己做對了,卻無法預測回饋的方向,也無從得知自己的努力是否會被看見或理解。

當我還無法靠自己的判斷支持自己時,督導的一字一句,都可能深刻地影響我是否「有資格」繼續走下去的信念。

結語:在依賴與不確定中前行

也因此,我越來越能體會:督導不只是提供建議或指正錯誤的人,更是在我尚未穩定之時,陪我一步步建立內在專業感與判斷力的陪伴者。這段關係的脆弱與高度依賴固然令人膽顫,也容易讓人動搖。但它同時也是我學習承接不確定、忍受模糊、鍛鍊韌性的場域。當我逐漸學會在坦誠與自我檢視之間找到平衡,也才慢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專業信念與實務感。或許,這正是督導歷程中最深刻且珍貴的養分之一。

在這些過程中,我無可避免地面對自己的不堪與無能;但在一份合宜的督導經驗中,我深切地感受到:這些無能會逐漸長成能力,這些不堪是可以被坦率討論的。我可以自責,但不必活在不安裡。這些督導經驗給我的,不只是技術與策略上的成長,更是一種信念的萌芽——相信自己可以從錯誤中修正、從困惑中澄清;相信在督導的陪伴下,我會逐步成為一位能夠獨立、穩定前行的助人工作者。

我不只是在工作技能上有所累積,更逐漸建立起一套面對錯誤與反思的內在態度。督導讓我看見專業的不完美與人性的脆弱,也教會我:即使不完美,也能在錯誤中繼續前進。這不只是一次次的個案討論,而是一場場關於「自我、他者與專業」之間的深度對話。

我不只是在工作技能上有所累積,更逐漸建立起一套面對錯誤與反思的內在態度。督導幫助我看到專業的不完美與人性的困難之處,也讓我學會如何在錯誤中繼續前行。這不只是一次次的個案討論,而是一場場關於自我、他者與專業之間的對話。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